“有养男子年二岁,名叫婴仔,今因无力抚养,愿将此子出卖……立此愿,出卖人:林自成。”在一次整理养父遗留下的物品时,78岁的老人林清河找到了一张1946年的“卖身契”。

契约中的“婴仔”是谁?“林自成”又是谁?在福建省永安市公安局燕南派出所民警的努力下,困扰老人一生的疑团终于被解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在林清河2岁那年,他被养父林彬生收养,虽然养父母对他关爱有加,但在他心底却一直搁着个疑团。

“在我很小的时候,好几次邻居们正在聊天热议着什么,看到我走来却立刻停止了,当时我就觉得,他们肯定有什么事瞒着我。”林清河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清河听到关于自己身世的信息也就越来越多。“我曾几次询问养父,无奈他守口如瓶,不肯吐露半字。”林清河说,养父母对他视同己出、百般疼爱,他怕伤了养父母的心,从此便不再多问。

养父母去世后,林清河寻亲问祖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一开始,他以为自己来自泉州惠安,便在惠安一带寻找,并寻求公安机关帮助,但都无果。

叶落归根,人老思乡。如今,林清河已是儿孙满堂,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我是谁?哪里人?我的生父母又在哪里?”这无解的谜团带着无尽的困惑和烦恼,让他经常辗转反侧、寝食不安,直到一张“卖身契”出现。

一次,林清河在整理养父遗留下的物品时,从铁桶箱底夹层中翻出一张1946年的“卖身契”。

红色的契约上写着:“有养男子年二岁,名叫婴仔,今因无力抚养,愿将此子出卖,外托媒引就林彬生夫妻承买,并面言议身价国币(中华民国35年)二十四万元……此子一卖,断根不敢再别生枝节……立此愿,出卖人:林自成。”

一波三折,民警锲而不舍追踪

“这个‘婴仔’会不会就是我?‘林自成’又是谁?”这张“卖身契”,让林清河看到了希望。

经过一番分析,林清河推断“林自成”应该是来自泉州南安一带,于是便从南安林姓家族“自”字辈入手,继续寻找。

2021年12月10日,林清河的儿子来到燕南派出所寻求帮助。了解情况后,所长刘叶波与南安警方取得联系,从“自”字辈入手,在当地多个乡镇查找“林自成”,但查无此人。

“一定要给他一个交代!”看着老人期盼的眼神,刘叶波暗暗下定决心,在进一步扩大寻找范围的同时,通过公安机关户籍系统,在全省95岁以上的老人中寻找“林自成”。这一查,果真查到了7位名叫“林自成”的老人。然而,经仔细询问后,这7位老人都不是民警要找的人。

线索难道就此中断了?在一次调查被拐儿童案件时,DNA的应用让刘叶波眼前一亮。4月10日,刘叶波通知老人到派出所采血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比对还就真有了结果,第二天就与来自漳州平和的“林某松”比对上了。

这张“全家福”,他等了76年

比对结果让大家都兴奋了起来,刘叶波立即与林某松的家人取得联系。但面对民警的询问,林某松的家人却矢口否认,刘叶波便联系当地警方介入帮助。

“我曾经听家人说过,当时家中有女婴被送养给邻村的一名潮州人,但后来父母后悔了,再去找寻时,潮州人却搬家了。”在民警的努力下,林某松的哥哥回忆起这件事。

“经过我们的求证,当年林家确实曾将一名孩子送养,至于说送出去的是“女儿”,是因为要‘面子’而为,其实送养的是一名男孩,就是林清河。”刘叶波说。

“婴仔”就是林清河,但“林自成”又是谁呢?“据推断,‘婴仔’被潮州人抱养后,期间可能被多次‘转手’,最后才经‘林自成’的手卖掉。”刘叶波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终于找到家了!”5月3日,对于林清河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时隔76年后,在永安市、平和县两地警方的帮助下,他回到老家与家人相认。相隔两地的亲人,在分隔76年后,终于在这个夏天团圆。

“还是襁褓中的我几经易手,最终在养父家中长大。我做梦都想不到能在有生之年与兄弟姐妹们相见,并完成认祖归宗这一人生中最大的夙愿,真是太谢谢民警了。”在认亲现场,林清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道。

“能帮助他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亲人,这5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刘叶波感慨道。

来源: 三明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