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的衣橱,不在海澜之家,在窦文涛家(中老年男装搭配技巧)男生中老年穿衣打扮,



策划:阿迪民
大家好,你们听说过文艺中老年F4吗?或者说文艺中老年的四大天王。
他们分别是华北平原的守护者窦文涛,江浙沪文脉的继承者陈丹青,老北京文明的护法神马未都,港台地区逆袭北上,专挑半夜看书的吟游诗人梁文道。关于F4人选,有两人是争议人物,也可视为候补人物:浪子班头——矮大紧;天问者——爱问“这个时代怎么了”的许知远。
NO.1 文艺偶像的穿衣哲学
综艺节目,其核心就在于吸引对应阶层的观众,并与之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谈话类的综艺节目尤其明显,虽然广大文艺中年们通常自身文艺修养有限,但这并不妨碍窦文涛先生跟你侃侃人生,马未都老师给你讲讲古董,陈丹青陪你聊聊西方艺术,梁文道和你谈谈文学与理想。总之,要有格调,而且最好不聊或者少聊钱。而几位主持人的穿着则直接体现了这些节目在格调上的共性。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而时常以一袭山本耀司式的黑袍示人的梁文道,在节目中却极力澄清自己所穿的绝不是一般的品牌成衣,山本耀司的也不行。所以当蒋方舟女士把几万块的衣服误认为两三千块时,他十分委婉而又迅速地进行了纠正。而在品牌选择上,只有马未都老师是个例外,除了传统中式服装外,他似乎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三宅一生的钟爱,集齐了同一款套装六个不同的颜色。
·一期节目换一套,不带重样儿的,色彩搭配也很讲究NO.2素质单品搭配指南
在共性之外,文艺中年偶像们的穿搭还有各自的特性,对一些单品的选择与搭配,就是几位老男人塑造高素质形象的关键。保罗·福塞尔认为衬衫“在昭示等级差别上是最雄辩的服装”,但这通常也意味着容易出错。单穿一件波点衬衫,不仅缺乏层次感,而且挽起的袖子让窦文涛距离蓝领工人阶层只差了一顶安全帽的距离。所以在不适宜穿西服的季节,窦文涛会为他五颜六色的衬衫搭配上五花八门的马甲,不过依然不能违反天然材质与低饱和度的法则。色彩与材质的碰撞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如果让服装和年龄进行碰撞,偶尔也会出现奇迹。1955年出生的马未都老师年纪偏大,同时运用潮流品牌对年龄进行对冲的胆子也很大。Faith connexion这种法国小众潮牌,马老师穿在身上非但没有违和感,而且能甩不少年轻人几条街。而一款巴黎世家的简单款黑色外套,搭配上胸前若隐若现、可能有二两半重的金老虎吊坠,足以让所有观众明白一个道理:古董不一定非得包浆。·再加一副墨镜,马老师差不多就可以去《中国新说唱》出道了陈丹青大概比马老师还要大上几岁,但是却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数。少年时代的陈丹青虽然穿的是中山装,但格外欣赏有佣人服侍的资本家邻居在红木八仙桌上用精致的碗碟,吃讲究的本帮小菜的派头。到青年时代留洋,穿衣打扮的水准一下上了好几个台阶。随着年龄见长,陈先生现在反而渐渐做起了减法。虽然并不像他自称的那样,只有一两套适合亚洲瘦男人穿的黑色阿玛尼,但是常穿的大约也只有几件款式相似,质地上乘的毛衣。只是偶尔靠着不同花色的围巾做下装饰,调剂下风格。类似围巾这样的饰品,搭配难度不亚于西服套装,稍有不慎就会使人的社会等级迅速降低。但是在这方面,几位文艺偶像中最深谙此道的非“道长”梁文道莫属,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靠各种小配件迅速提高×格。·来源:GQ,2014年7月30日眼镜是知识分子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镜大概是贴在上面的窗花儿,选择起来难度颇大。·古有狄德罗的睡袍,今有窦文涛的眼镜而黑色或者棕色的圆框眼镜无疑是最能凸显文化名流气质的,无论有没有头发,这种眼镜一带,都仿佛胡适附体。玳瑁材质的镜架在国内显然不太合时宜,而纯手工制作、老派赛璐珞材质的眼镜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的眼镜,最好是日本工匠手作,最好是泰八郎的。而自打泰八郎不再出圆形款以后,梁先生大概已经改去伦敦订制眼镜了,毕竟Cutler & Gross或者Robert La Roche这种略有知名度的牌子,可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手表:宝珀,史运达和刘念旻同款帽子则是另一个比眼镜更能说明等级问题的饰品,因为少见。一顶别致的帽子不仅能遮挡中年人日渐稀疏的毛发,挽救逐渐上移的发际线,还能给戴他的脑袋平添几分性感。但棒球帽是万万不能戴在文艺中年头上的,即使你像窦文涛一样爱听大卫·鲍伊也不行,特别是红星款,那只能属于某位教父级的摇滚歌手。而另一种更能体现文艺中年气质的单品,就是香烟。即使在荧幕上抽烟是一种非常值得商榷的行为,即使所有人都讨厌二手烟,即使一边沉醉于尼古丁的快感一边大谈哲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观众通常还是会报以宽容与欣赏的态度。如果香烟略显单薄,而雪茄又容易让人霸气侧漏,那一只上等的英国石楠木烟斗则是体现老派绅士情怀的最佳道具。毕竟,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吞云吐雾的绅士更令文艺中年们着迷了。NO.3文艺中年们的品质生活
王尔德说: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以貌取人。赵丽蓉说:也不尽然。正如哲人大张伟所说,发型决定人生,衣着改变命运。文艺中老年F4都用自己的肉身成佛来论证穿衣打扮的重要性。我的朋友静姐总在朋友圈配上一些日本老头比如山本耀司、坂本龙一的帅照,然后感慨:中国啥时候能有会穿衣服的帅老头儿?那是静姐光看东洋不看北洋,其实我们电视上的老头儿们也都变了,热爱质感,暗中穿搭。可能静姐对文艺中老年的印象还停留在九十年代、千禧年,那时候的学者和文艺中年都穿着皮凉拖、金利来腰带、的确良质感的裤子、冰丝灰袜,腰别BP鸡,挂着金属大钥匙。仿佛邋遢、穷酸、油腻、不得体是深深镌刻在中年人身上的符文。但是文艺中年F4用切身的形象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弟弟,时代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老文人们也都更有了腔调。雪切抽上,耀司披上,九十年代大家追求的还是两室一厅,而在2020,他们追求的是三宅一生。艺术和精神生活是物质极大满足后的衍生品,看到优雅而体面的中年人越来越多,也是咱们社会进步的体现。这种变化也是近四十年魔幻历史的写照。不知道多年以后,穿着三宅一生的马未都会不会想起改革开放之初,穿着的确良下乡倒腾古玩的日子。不知道多年以后,穿着范思哲的高晓松,会不会想起他年轻时光着大膀子高唱《杀了她喂猪》的时刻。不知道多年以后,穿着45R的窦文涛会不会梦见30年前,那个夜幕正在慢慢降临的华北平原。设计/视觉 Elaine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